科博館無脊椎動物標本蒐藏經理李坤瑄解說大王具足蟲(譚宇倫 攝)
近日,一則關於使用具足蟲物種製作拉麵的消息引起了廣泛關注。然而,這一發現也引起了科博館李坤教授的警示,教授呼籲大家關注海洋生態系統的風險以及過度捕撈所可能導致的物種失衡問題。
本報特派記者訪問了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的生物學組副研究員兼無脊椎動物標本蒐藏經理李坤瑄,了解關於「大王具足蟲」用於拉麵製作的情況。根據李坤瑄的說法,這種被稱為「大王具足蟲」的無脊椎物種在深海中生長,並具有特殊的生存特性。這些具足蟲生活在水深400至2000公尺的海域,與海蟑螂等相關物種在台灣近海也有出沒。它們能夠在極端環境下生存,甚至在食物稀缺的情況下存活多年。然而,這些物種常常不小心被捕撈到漁船上,而近年來有些人開始對這種新物種進行捕撈,並將其用於料理製作。
李坤瑄教授對此表示擔憂,他指出這種物種因受到廣泛關注而可能引發過度捕撈,進而對海洋生態系統造成嚴重影響,導致物種失衡。他提到,深海生物的生長速度緩慢,族群恢復所需的時間更長。他還舉了馬糞海膽等類似情況作為例子,這些物種因為受到過度捕撈而數量已急劇減少。另外,這類具足蟲以大型海洋生物屍體為主食,消化道臭,是否會造成人體傷害的風險仍是未知。李教授強調,人們對於這些新奇物種的好奇心不應成為捕撈和食用的理由,並強調保護深海生物和其棲息地的重要性。
被稱為「大王具足蟲」的肯斯利深水虱(科博館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