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系走向落寞?台師大教授:應結合現代文化與科技

臺灣師範大學中文系副教授陳筱琪。(林弈陽 攝)

中文系曾是大學中的明星學系,培育了無數優秀的文學家、學者。然而,隨著時代的變遷,中文系似乎正走向落寞。薪資待遇的低迷與就業市場的狹窄,讓許多學生對這個領域望而卻步。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的陳筱琪教授深感其中的變化,並指出:「現在學生入學時的特質,跟30年前已經大不相同。」

 

陳教授認為,現今學生選擇中文系的原因已不再是單純的對文學與語言的熱愛,更多的是基於一種傳統文化的繼承。然而,面對現實,就業隱憂和經濟壓力成為了學生們不得不面對的難題。「中文系畢業後的薪資待遇,與其他專業相比,確實處於較劣勢的地位。」她坦言。隨著社會對中文系畢業生的需求下降,中文系的畢業生往往不得不轉向其他領域,這也造成了中文系的吸引力不斷下降。

 

面對這樣的現實,課程的調整與活化已成為中文系未來發展的必然趨勢。「中文系如果不變革,只會越來越被邊緣化。」陳筱琪教授表示。她提到,現在的中文系課程應該更靈活,更能夠適應現代社會的需求。除了傳統的文學與語言學課程外,中文系應該引入更多與現代文化、科技相結合的課程內容,以提升學生的就業競爭力。

 

在她的聲韻學課程中,陳教授也嘗試著與深度的文化保存議題相結合。她指出,聲韻學不僅僅是一門語音學科,更是一種文化遺產的延續。「這是一個我們可以與其他文化保存工作相連結的契機。」通過這樣的課程設計,陳筱琪希望學生不僅能夠學習到語音的知識,更能理解這些聲音背後的文化意義。

 

展望未來,陳筱琪甚至認為,中文系可能會與美術系進行某種形式的結合。隨著傳統藝術形式的數位化與跨界融合的趨勢愈發明顯,中文系也應該順應時代潮流,將文學與藝術、設計等領域進行融合。「未來的中文系可能不再只是文字的學習,還會涉及到更多視覺藝術的元素。」她說道。

 

總結來看,陳筱琪教授對中文系未來的思考與她的教學實踐密切相關。她認為,中文系的課程必須更加靈活、更多元化,才能在現今社會中重新找到自己的定位。這不僅僅是為了學生的就業,更是為了讓中文系能夠在數位時代繼續發揮其獨特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