興大發現臺灣香檬改善憂鬱焦慮症狀具功效 興大循環經濟學院院長王升陽(中興大學提供)
國立中興大學循環經濟學院院長王升陽特聘教授率領的研究團隊,近日成功發現臺灣香檬在腸-腦軸線上的調節作用,能夠改善慢性輕度壓力所導致的憂鬱焦慮症狀。這一重要突破的成果已於2023年8月刊登在食品營養學領域的重要學術期刊《食品與功能》(Food and Function)。
腦-腸軸線是指大腦中樞神經與腸道消化功能之雙向調節網路,牽涉到多種生理機制,包括免疫系統、內分泌系統、中樞神經系統、自律神經系統、腦神經系統和腸神經系統等。國際研究更指出,腸道菌叢的失衡可能與多種精神和慢性疾病相關,如焦慮、憂鬱、自閉症、帕金森氏症,以及癌症、自體免疫疾病、肥胖和糖尿病等。
臺灣香檬作為臺灣原生種,具有優越的經濟價值和保健特性。研究團隊在國科會和農業部的資助下,專注於研究臺灣香檬的成分和活性。研究發現,臺灣香檬中的特殊成分包括檸濛烯、松油烯、芳樟醇,以及川陳皮素和橘皮素等黃酮化合物。這些成分具有抗氧化、抗發炎、保肝,以及對代謝危險因子和腦部退化疾病的改善功效。
王升陽教授表示,經過對「隨機慢性溫和壓力誘導小鼠之焦慮及憂鬱模型」的研究,小鼠在嗅聞或進食臺灣香檬後,明顯改善因壓力引起的腸胃消化吸收功能下降現象。此外,臺灣香檬還能有效改善壓力引起的焦慮、憂鬱、強迫症行為,並調節中樞神經活性。研究還表明,臺灣香檬有助於調節腸道菌叢的平衡,增加益菌擬桿菌門細菌的比例,減少壞菌厚壁菌門細菌的比例,同時也對與自病症相關的多梭菌屬菌種和震顫桿菌屬菌種具有調節作用。
研究團隊的第一作者蔡伯衡同學是國立中興大學與中央研究院合作開設的微生物基因體學博士學位學程的研究生,而參與研究的通識教育中心助理教授K. J. Senthil Kumar也在研究中扮演重要角色。
這項研究的成功為臺灣香檬的開發潛力提供更多可能性,同時也揭示腸-腦軸線在調節情緒和身體健康方面的關鍵作用,有望為日後精神疾病和慢性病的防治提供新的策略和方向。
臺灣香檬(中興大學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