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教署助力推動族語課程 本土語言成校園亮點

水璉國小以《巨人阿里嘎蓋:起源》參與戲劇比賽獲特優(教育部國教署提供)

 

 隨著《國家語言發展法》於108年公布施行,臺灣各地學校紛紛踏上本土語言課程的實施之路。為協助學校順利開設族語相關課程,並推動本土教育,教育部國教署積極補助國中小開課所需經費,藉此鼓勵多元文化相關活動的舉辦,為學生提供更多學習族語的機會。

 

 花蓮縣立吉安國中以其多元的族語課程及活動成為典範。在世界母語日活動中,太魯閣族語教師黃麗俐以繪本教學,並讓學生親手製作傳統藤編,增進對太魯閣語的理解。同校的阿美族語教師夏月美則讓學生認識阿美族野菜,並邀請《太陽的孩子》導演勒嘎·舒米分享族群與土地的故事,為族語課程增色不少。此外,學校也積極推動族語認證,讓學生有機會取得不同階段的認證,提升語言能力。

 

 花蓮縣水璉國小雖然學生人數較少,校長呂俊宏卻積極推動族語教學,並通過族語中級認證,為學校師生樹立榜樣。此外,學校成立「PADAWDAWAY光影劇團」,以戲劇形式讓孩子們學習族語,藉此認識自己的文化和族群歷史。在全國戲劇比賽中,他們更以《巨人阿里嘎蓋:起源》榮獲特優,為學校爭光。

 

 屏東縣望嘉國小則以主題式教學融入族語教學,讓學生能夠實際參與其中。除日常用語課程和傳統歌謠教唱外,還包括實作課程,如採集吉拿富食材和製作和月桃編織等。學校在全國原住民族語單詞競賽和語文競賽中屢創佳績,充分展現他們的努力和成就。

 

 國教署表示,希望透過這樣豐富多元的教學方式,讓學生們不僅提升族群認同,也能尊重並使用不同的本土語言和文化。教育部國教署將持續致力於推動本土語言的教育,期許這份努力能讓臺灣的多元文化更加繽紛多彩。

 

望嘉國小學生製作傳統美食吉拿富(教育部國教署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