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會考後,教室人數寥寥可數(情境示意圖,不代表所屬學校。譚宇綸 攝)
臺灣中學生休退學人數持續增加,引起社會各界的關注。據教育部統計,高級中等學校退學人數從100學年度到109學年增加1,967人;休學人數則從100學年度至109學年增加1,634人,退學率來到高峰的2.53%。國中輟學率雖有所下降,但據悉,部分學校可能存在技巧性降低通報人數的情況,這引發了對於休退學人數真實性的疑慮。面對這一問題,我們應該探究教育體制中存在的問題,並尋求解決之道。
調查顯示「志趣不合」個人原因外,僵化的政策也是造成休退學現象增加的原因之一。以高中教育為例,臺灣高中生與高職生的人數比例從以往的2:8轉變為今日的7:3,導致許多學習能力不佳或缺乏學習動力的學生進入普通高中。在面對考試挫折和同儕競爭的壓力下,對自己失去信心,進而選擇逃避學校生活。
此外,教育當局強調校園民主,過度偏袒學生,導致校園不當管教的投訴案件時有所聞。學校為顧及校譽和社會輿論,往往對教育人員做出較不利的判決,這也是教育人員不敢管教學生脫序行為的原因之一。舉例來說,每年五月國中教育會考結束後,原本應該坐滿學生的教室,變成了人數稀少的情況。然而,教師並沒有強制權力要求學生到校上課,只能以道德勸說或者虛報出席人數來應對相關規範。但是,真正的問題並沒有得到解決。那些失學在外的學生,他們的學習狀況、交友情形,甚至經濟支援,都是社會面臨的一大隱憂。
上述因素,除了加強師生之間的溝通,讓孩子主動回到學校,教育決策者也應該思考如何從政策層面著手改善,避免休退學人數屢創新高,演變成下一個教育危機。
首先,加強職業教育的發展。不是每個學生都適合傳統的學術路線,職業教育提供一個實踐技能和專業知識的途徑。學校應該加強與企業的聯繫,提供實際的實習和培訓機會,讓學生在學習的同時,能夠獲得實用的技能和工作經驗,增強他們未來就業的競爭力。
其次,教育主管機關應該更重視校園紀律管理,為教育人員提供必要的支援和保障。同時,教育主管機關應積極回應教育人員的合理訴求,給予他們在管教方面更大的支持和權限。如此,教育人員才更有信心和勇氣去處理校園紀律問題,營造一個安全、有秩序的學習環境。
強烈建議政府應該加大對教育的投入,提供足夠的資源,確保學校能夠提供優質的教育環境和教學資源。同時,推動教育改革,減輕學生的課業壓力,提供更多的學習機會和多元化的評估方式,讓小孩能夠發現自己的興趣和天賦所在。
對於學生未到校上課情況,教師無可奈何(情境示意圖,不代表所屬學校。譚宇綸 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