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明高中學生運用平板進行組內共學(教育部國教署提供)
近年來,教育部國教署積極推動數位教學,致力引領臺灣高中校園邁向智慧化學習時代。自112學年度啟動的「高中數位前導學校計畫」,補助67所學校推動數位轉型,該計畫協助建立AI課程教學模組,並培養教師進行數位教學共備,讓數位科技全方位融入校園。
以臺北市立陽明高中為例,學生在課堂上利用智慧載具進入多元數位學習平臺,如臺北市酷課雲、因材網、cool English 酷英平臺等。教室內的智慧型觸控大屏螢幕呈現實時學習成果和互動畫面,讓學習充滿趣味。教師則運用AI工具實現以學生為中心的啟發性學科教學,不僅提供個別化學習體驗,更讓數位學習融入學生的日常生活。
國立臺灣師大附中成功將數位學習融入科學多元選修課程,透過數位工具引導學生進行模擬實驗,激發對議題的發想。以「拉曼光譜機器學習偵測水污染分子」為例,該校學生在2023 Intel Festival 國際賽中脫穎而出,獲得第三名殊榮,不僅展現學術實力,更培養解決現實問題的能力。
數位前導學校計畫不僅關注教學現場,更協助教師進行數位教學共備與增能。國立羅東高中的「特色課程成果分享會」成功將實體與線上分享混合辦理,分享優質課程成果,吸引來自屏東、離島等地區的教師參與,共同促進教學品質。這些分享不僅讓教育工作者相互交流,也為不同地區的學校提供優秀課程的參考。
國教署表示,數位前導學校計畫將持續致力於推動數位學習,透過硬體設備的升級和系統整合,提升學生學習效率、意願,協助教師更有效率地進行教學與備課,同時讓課堂充滿趣味,打造更優質的學習環境。教育界普遍看好數位教學的未來,期待透過這股風潮,培養更多具備數位素養的新世代學子。在這個智慧化學習的時代,教育將迎來更多可能性,促使學生更主動、具創造力地參與學習過程。
師大附中學生研究「拉曼光譜機器學習偵測水污染分子」(教育部國教署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