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博館「驚心洞波」特展 科學與藝術相遇 探索黑洞奧秘

科博館館長焦傳金(左12)、策展人王斌威(右9)、藝術家康木祥(右8)與多位貴賓共同出席「驚心洞波:黑洞暨重力波」特展開幕式(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 提供)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6月14日推出「驚心洞波:黑洞暨重力波」特展,引領觀眾深入了解現代物理學的兩個重要概念「黑洞」和「重力波」,同時展示臺灣在天文物理學上的研究貢獻和未來展望。本展持續至2024年4月27日,期間還將舉辦一系列講座,帶領觀眾探索黑洞和重力波的神秘世界。

 

 為增加特展的藝術呈現多樣性,開幕式特別邀請「中灣銅管室內樂團」表演古斯塔夫・霍斯特的《行星組曲》中的〈木星〉,以及保羅·杜卡的《仙女》中的〈號角曲〉,這些精心挑選的樂曲以「聽覺」的方式揭開宇宙的神奇面紗。

 

 科博館館長焦傳金表示,人類在2017年成功拍攝首張黑洞照片,2019年正式對外發布。這項突破性的成就是由8座電波望遠鏡聯線觀測完成,耗時1年半進行資料分析,臺灣負責其中3座望遠鏡的營運與建造,在全世界的科學發現中佔有一席之地。

 

 策展人、科教組助理研究員王斌威說明,重力波就像時空中的漣漪,從源頭向外傳播,通過重力輻射傳遞能量。當大質量物體相互運動時,附近的時空曲率明顯改變,重力波以光速向外傳播,形成「重力波」。當黑洞合併、星系形成、大霹靂等宇宙事件發生時,都會產生重力波。

 

 王斌威表示,這次特展與國際藝術家康木祥合作,他的作品「安靜(Serenity)」生動呈現兩個黑洞合併的最後階段。這件創作首次在科博館展出,使用長達2,800公尺的不鏽鋼纜,重量高達5,800公斤,以「視覺」的方式展現天文奇觀,觀眾可以近距離觀賞和觸摸。

 

 「驚心洞波」特展以科學為基礎,融入了藝術元素,精心設計三大主題,循序漸進介紹黑洞的形成過程和種類,以及重力波的本質和探測原理。此外,還設置一個大型互動式展品「重力透鏡照相機」,模擬光線接近黑洞時因重力而扭曲的現象。「黑洞攝影師」展品則讓觀眾可以自行選擇望遠鏡數量和距離,嘗試拍攝出更清晰的黑洞影像。這場特展為觀眾帶來關於宇宙奧秘的奇妙旅程,結合科學和藝術的元素,為大眾揭示令人驚嘆的物理現象。無論對天文學愛好者還是對科學和藝術感興趣的人來說,都是不容錯過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