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牛進校園!新平國小推動食農與生命教育 打造共好永續體驗

新平國小期末安排「與泥共好」-水牛校園巡迴活動

新平國小昨(1/20)舉辦一場別開生面的體驗活動,透過「與泥共好」水牛校園巡迴計畫,讓學生親身接觸到水牛,並以生動有趣的方式學習食農教育與生命教育。這次難得的體驗,不僅讓孩子們了解水牛在台灣農村歷史中的重要角色,更深化了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永續價值。

活動由「拖拖拉拉牛耕隊」隊長高一鑫帶領,透過淺顯易懂的解說,孩子們認識了水牛的特徵及其與農村的緊密聯繫。高隊長介紹,水牛以牛角大小和形狀分辨性別,牛是溫馴的經濟性動物,主要食用玉米梗、稻稈等農村常見廢棄物。更有趣的是,牛糞不僅能當燃料煮飯,還能製作驅蚊薰香,是天然的驅蟲劑。

現場學生積極參與活動,五年級許若嫻興奮地說:「第一次摸到水牛,還體驗了擔仔(牛軛)的重量,感覺很新奇!」另一位學生李昀庭也分享:「牛的皮膚摸起來很平滑,用牧草餵牛的過程很特別,水牛真的很可愛!」

新平國小家長會長劉錦興指出,水牛象徵台灣人刻苦耐勞的精神,這次活動讓孩子們近距離接觸到阿公阿嬤時代的農村生活,並學會與動物互動的正確方式。「這樣的體驗非常難得,讓孩子更貼近自然與農村文化。」

校長李秀櫻表示,此次活動不僅讓孩子學習如何與牛互動,還親自排隊摸牛、餵牛,並實際體驗農具操作,充分融入了生命教育與食農教育的核心理念。「這不僅拓展孩子的視野,更符合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的教育願景,讓孩子從中學會尊重自然、理解永續的重要性。」

活動現場洋溢歡樂氛圍,孩子們在與水牛的互動中收穫滿滿,不僅認識農村傳統文化,也體會到環境資源再利用的智慧。透過這次「與泥共好」水牛巡迴校園活動,新平國小成功將食農教育轉化為生動的實踐課程,為孩子們種下尊重生命、熱愛自然的種子,為永續未來鋪墊更多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