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教署協助發展在地特色課程 均質化方案助力高中教育豐富多元

虎尾高中「走讀雲林」課程,帶領學生實地踏查濁水溪流域的流沙(教育部國教署提供)

 

 為促進高中學校的在地特色發展,教育部國民教育署持續推動「高級中等學校適性學習社區教育資源均質化實施方案」。在111學年度,全臺297所高中踴躍參與,其中18所學校更被挑選為精進標竿學校,負責引領社區內的其他學校,一同建構適性學習社區教育環境,使得在地化學習資源更加豐富。

 

 其中,國立虎尾高中作為精進標竿學校之一,透過均質化實施方案,突破傳統教學框架,推出「走讀雲林」課程。此課程不僅是地理專業的實地考察,更是與荒野保護協會緊密合作的成果。學生在課程中實際走訪濁水溪流域,深入了解地形、水文以及流域中的動植物。同時,透過參訪水利設施、舊堤防和舊橋墩遺跡,讓學生對於孕育雲林的母親之河有了更全面深入的認識。此外,校方還規劃了「西螺尋跡探險之旅」課程,結合延平老街上的景點與店家,透過解謎闖關遊戲,培養學生在實際場景中的團隊合作能力。學生紛紛表示,相較於傳統課本及枯燥的投影片,這樣的學習方式讓他們對西螺有了更深刻的印象。

 

 此外,國立苗栗高中以「行尞貓裏」特色走讀手冊,引領學生進行跨校的在地資源整合。這不僅包含苗栗高商、苗栗農工及大湖農工的教學資源,更透過均質化實施方案建立的教師社群,整合「苗栗青創基地」,發展獨特的「行尞貓裏課程模組」。課程主題廣泛覆蓋人文社會、環境土地等多元領域,並邀請具有水圳布展學、觀察學、走讀課程專業的業師與學校老師共同參與模組的開發。透過這樣的模式,學生不僅能從事實地觀察,更能在課程中融入當地的語言,從而更深刻地理解生活中的歷史脈絡。

 

 國教署強調,將持續推動均質化實施方案,協助學校共同合作發展特色課程,以達到社區特色發展和均衡社區教育資源的目標。這一系列的努力,不僅有助於學生獲得更豐富的學習體驗,同時也培養了他們對於家鄉的熱愛與認同。

 

苗栗高中「國際教育SDGS課程實踐-愛之物語貓裏版」(教育部國教署提供)